元宵节的诗句(通用3篇)
从古诗词中感受元宵的万千姿态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对幸福的向往。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以笔为媒,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节日习俗、个人情感融入诗词歌赋之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词,感受元宵节的万千姿态。
一、灯火辉煌,描绘元宵盛景
元宵节最具代表*的元素莫过于“灯”,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是元宵节永恒的主题。
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元宵夜景图:“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诗中描写的成都锦官城内,灯火辉煌,光彩夺目,五彩的灯光将大地和天空都映照得绚丽多彩,展现了唐代元宵节的盛况。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则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灯火辉煌的元宵夜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火树”与“银花”形象地描绘了灯火璀璨的景象,而“星桥铁锁开”则暗示着这一夜的热闹与欢乐。
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则更侧重于表现元宵夜的开放与包容:“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诗人以“玉漏银壶”比喻时间,而“铁关金锁”则象征着戒备森严的宫禁,这两句诗表达了在元宵佳节,即使时间流逝,也要彻夜狂欢,就连森严的宫禁也对百姓开放,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月*迷人,烘托节日氛围
除了灯火,元宵节的另一大主角便是“月”。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为节日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开篇,描绘了一幅月*迷人、恋人相会的浪漫场景。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则将时间拉回到去年的元宵夜,热闹的花市、明亮的灯火与今年的月*形成对比,引发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晁端礼的《水龙吟·咏月》则以“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开篇,描绘了元宵节夜晚,雪后初晴,月光淡淡,万家灯火即将点亮的景象。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美好的节日图景,令人心驰神往。
周邦彦的《解语花·上元》则以“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整个城市如同白昼一般,人们欢声笑语,尽情游玩,展现了节日欢快热闹的氛围。
三、悲欢离合,寄托个人情感
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但对于那些身处异乡或遭遇不幸的人来说,这个节日却充满了思念与伤感。
王守仁的《元夕二首》以“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开篇,表达了诗人身处边塞,思念家乡的孤独与落寞之情。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凄凉。
李商隐的《观灯乐行》中“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则表达了诗人无心赏灯,不愿参与节日活动的消极情绪。诗句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失望和对自身遭遇的无奈。
而王磐的《古蟾宫·元宵》则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个人遭遇的凄凉。“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与“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百姓流离失所的痛心疾首之情。
四、美食习俗,展现节日文化
除了灯火、明月,元宵节还有着丰富的节日习俗和美食文化,这些也成为了诗人们笔下的素材。
姜白石的《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以“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描绘了元宵节观看采莲船表演的热闹场景。诗中描写的“采莲船”是古代元宵节的一种传统游艺活动,诗句展现了节日习俗的独特魅力。
唐寅的《元宵》则以“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共度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芳樽”指的是美酒,诗句展现了人们在节日里共享美食、欢聚一堂的习俗。
赵时春的《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则以“将坛醇酒*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描绘了诗人在元宵佳节宴请宾客的场景,诗中“醇酒”和“*浆”都是古代的特*饮品,展现了元宵节的饮食文化。
五、结语
古往今来,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浩如烟海,这些诗词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手法,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节日习俗、个人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透过这些诗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感受着元宵节的独特魅力。
元宵 诗词2
三首宋词,三种元宵滋味
元宵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充满了期盼。
在古代,元宵节的重要*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共赏明月,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历朝历代,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其中以宋词最为出彩。宋词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感情,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离愁别绪、人生感慨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选取了五首描写元宵节的宋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元宵佳节的不同侧面。
一、《柳梢青·好把元宵》
吴潜的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好把元宵,良辰美景,暮暮朝朝”,词人开篇便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之情。
“万盏华灯,一轮明月,燕管秦箫”,这几句描绘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华灯万盏,照亮了整个夜空;明月一轮,高悬在夜幕之中;燕管秦箫,奏响了欢快的乐曲。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何人帕坠鲛绡,有玉凰金鸾绣雕”,这两句描写了人们在元宵之夜的穿着打扮。女子们身穿精美的服饰,头戴华美的头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人群中穿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目下欢娱,眼前烦恼,只在今宵”,词的最后,作者笔锋一转,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眼前的欢娱固然美好,但人生的烦恼却无处不在。
二、《蝶恋花·初过元宵三五後》
杨泽民的这首词,则以哀婉的笔调,抒发了元宵佳节过后的落寞之情。“初过元宵三五后,曲槛依依,终日摇金牖”,元宵节刚过,节日的气氛渐渐消散,词人心中充满了落寞和惆怅。
“瘦损舞腰非为酒,长条聊赠垂鞭手”,这几句写出了词人因思念情人而日渐消瘦,只能借柳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几叶小梅春已透,信是风流,占尽人间秀。走马章台还举首,可人标韵强如旧”,词的最后,词人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爱慕之情,即使佳节已过,但对情人的思念却有增无减。
三、《减字木兰花·腊销三五》
刘辰翁的这首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元宵节的期待之情。词人以“腊销三五”点明时间,并以“月向雪山云外吐,烟水黄昏,梅柳依稀笛断魂”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早春景象,与元宵佳节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宵豫赏,便作香尘随步想。莫待元宵,灯火零星雨寂寥”,词的下片,词人表达了对元宵节的期待,希望能够在元宵佳节到来之前,好好欣赏眼前的景*,不要等到元宵节过后,再追悔莫及。
四、《永遇乐·才过元宵》
这首词的作者已不可考,但词中描写的场景却栩栩如生。词人以“才过元宵,又经四日,门设弧矢”开头,点明了时间,并以“信道长庚,当年降瑞,缘是诞生李”引出了下文。
“葱葱佳气,今朝重见,洋溢门庭多喜”,这几句描写了李姓人家喜气洋洋的景象,原来是李家诞下麟儿,怪不得家中如此喜庆。
“这英贤、文章冠世,取青拾芥难比。那堪绿鬓、朱颜年少,暂试牛*百里。迤逦黄堂,平章风月,见说清如水”,这几句是对李家新生儿的祝愿,希望他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彩庭兰玉,森然挺特,捧献椒觞归美。愿从今、增崇福寿,川流山峙”,词的最后,词人表达了对李家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福寿绵长,家族兴旺。
五、《御街行·柳条弄*梅飘粉》
晁端礼的这首词,以女*的口吻,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柳条弄*梅飘粉,还是元宵近。小楼深巷月胧明,记得恁时风景”,词的开头,女主人公触景生情,想起了去年元宵节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时光。
“庭花影转,珠帘人静,依旧厌厌闷”,然而,物是人非,如今佳节将至,伊人却不知身在何方,女主人公心中充满了落寞和惆怅。
“如今对酒翻成恨,春瘦罗衣褪。王孙何处草萋萋,辜负小欢幽兴”,这几句写出了女主人公因思念情人而日渐消瘦,只能借酒浇愁,却发现“对酒翻成恨”,可见其思念之情深切。
“谁知此际,有人灯下,偷把归期问”,词的最后,女主人公只能将自己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明月,希望能够得到情人的音讯。
总而言之,这五首宋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元宵佳节的不同侧面,有欢快,有哀婉,有期待,有祝愿,也有思念。这些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描写元宵的诗词3
灯火通明,书窗一抹青, 元夕时节,人意乐盈盈。 箫鼓声声动心弦, 闲坐书房两般情。
《元夕后即事》 风寒入夜,灯火昏暗, 岁月如歌,人情渐远。 月华皎皎照归路, 雪影漫漫今朝眠。
柳絮飘飞无依托, 梅花凋零难再见。 独坐思量时光易逝, 和风和气暖人心。
《京城元夕》 鼓声喧喧,新月如钩, 天街灯火映早晨。 宴会不及千门万户, 春光散满京城春。
《和人元夕》 高楼百尺,长安道, 夜酬传筹听鸡号。 金吾驰禁永流转, 九衢狂欢声不绕。
清唱三曲寻佳句, 五陵豪侠交欢笑。 千金买酒笑语间, 轻如九牛亡一毛。
诗酒文字共斟酌, 几人推崇俊才高。 万事转瞬成短梦, 十年光景如奔涛。
衰老悲感今日深, 长歌豪曹不止音。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客途变迁岁月催, 春到小桃枝惊催。 悲凉天涯海角地, 全盛时光记心怀。
花影弄人月流辉, 水晶宫殿云彩飞。 华胥梦中一觉醒, 东风吹起泪满衣。
上一篇:描写元宵的诗词
下一篇:室内设计装修易忽略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