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热门3篇)
《假如没有灰尘》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并掌握四个生字:勿、埃、漉、晕。
正确理解和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世界上的存在往往具有复杂的两面*,即使是看似普通的灰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教学重点】
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理解和解释点光源、散射、日晕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老师:大家对灰尘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1:它很小但很多。 老师:确实,灰尘虽小却无处不在。但你们知道它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吗?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假如没有灰尘》这篇文章。
二、朗读与理解老师: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思考一下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请你们用直线标记出“特点”,用曲线标记出“作用”。 (学生进行活动。) 老师:请默读第一段,说说你们认为灰尘有哪些特点? 学生1:灰尘颗粒非常细小,直径从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不等。 老师:如果把这么小的灰尘粒子和排球相比,会是怎样的比例呢? 学生2:应该是极大的差距。 老师:确实,这种微小使得我们需要用“列数字”这一方法来描述它们的特*。 (板书:列数字。) 老师:作者说人眼看到的灰尘是“庞然大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们讨论。 老师辅导:作者提到的“庞然大物”指的是什么? 学生: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大灰尘。 老师:与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小灰尘相比,大的灰尘直径是小灰尘的多少倍? 学生计算:大概一千倍。 老师:这里作者用了哪种比较手法? 学生们讨论,老师辅导:这是一个比较的例子。 (板书:作比较。) 老师:还有其他特点吗? (学生2:灰尘不仅吸收太阳的部分光线,还向四周散射光线,就像许多点光源一样。) (老师板书:散射。) 老师:这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如果没有灰尘,强烈的日光会让人无法睁开眼睛。 学生2:灰尘散射后使阳光更加柔和。 (老师板书:柔和。) 老师:这种作用是如何解释的? 学生:如果阳光太强,灰尘散射光线会使人感觉柔和。 老师:那么“如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表示假设的情况。 老师:对,这种推理方法称为“假设”。 (老师板书:假设。) 老师:灰尘能散射哪些颜*的光? 学生:散射所有七*光。 (老师板书:白光。) 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来解释这一特*? 学生们讨论。 老师辅导:“遥远的天空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这里有对反义词的使用,请找出来。 学生:高和低。 老师:这是作者在做什么? 学生:在做比较。 (老师板书:作比较。) 老师:除了微小和散射外,灰尘还有其他作用吗? 学生1:大多数灰尘还具有吸湿*。 (老师板书:吸湿。) 老师:吸湿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2:吸湿后可以形成小水滴,地面不会湿漉漉的。 学生3:最终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 学生4:还可以形成日晕、晚霞等美景。 (老师板书:干燥 保护生物 气象万千。) 老师:在解释吸湿作用时,使用了哪个词? 学生:使用了“假如”。 老师:这是一种什么方法? 学生:这是假设的方法。 (老师板书:假设。) 老师:还有哪里也是使用了假设? 学生们讨论:更重要的是──生物的生存。 老师:这是真实的吗? 学生:这是假设的。 (老师板书:假设。) 老师:灰尘吸湿形成小水滴,还能带来什么美景? 学生们齐读课文倒数第二句。 (老师板书:气象万千。) 老师:全文只有一个叹号,为什么作者要用叹号? 学生:表示强烈的感情。 老师:请齐读最后一句。 学生们齐声朗读。 老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用叹号?难道是讨厌灰尘吗? 学生:不,作者是在赞美灰尘。 老师:让我们再读一遍第一段。 学生们读第一段。 老师:虽然灰尘常被人厌恶,但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它呢? 学生:因为它有它的作用。 老师:没错!灰尘虽有它危害人类的一面,但它同时也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四个生字,掌握词汇的正确读写,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灰尘的特*和作用。
2、通过朗读课文,提高语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3、理解事物的两面*,感知灰尘的两种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灰尘的特*及其作用,并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技巧;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相关概念。
教学关键:
通过阅读课文,掌握灰尘的两面*,并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说明文技巧来阐述这些特*。
教学用具:
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擦拭黑板边缘,将手掌面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看看,老师手上沾的是什么?”(灰尘)并接着提问,“大家喜欢灰尘吗?”(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请大家分享理由。
预设:妈妈每天都忙着擦拭灰尘,如果没有灰尘,妈妈就不用那么辛苦;每天早晨,值日生的第一项任务是擦门、擦窗台、擦地,如果没有灰尘,值日工作就轻松多了。我们吃剩的食物也不可以随便放在桌上,必须存放在*箱或柜子里,否则灰尘会污染食物,吃了可能生病。如果没有灰尘,许多疾病也许就会减少……
教师:看来,灰尘的确让人讨厌,它不仅影响环境,还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古人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意思就是要时刻擦去灰尘,保持清洁。但是,如果没有灰尘,我们会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二、新授:
这组的四篇课文都是说明文,这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三篇说明文,看看你们掌握了哪些说明方法?
1、课件展示五句话,学生判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大象被认为是很大的动物,但其实鲸鱼比大象还要大。(作比较)
(2)夹丝玻璃非常坚固,受到撞击时不会破裂,即使碎了,碎片也能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做诠释)
(3)精致的脸庞和像帽子缨一样的尾巴,使它显得更加生动。(打比方)
(4)已知的最大鲸鱼体重约为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列数字)
(5)夹丝网防盗玻璃被博物馆、银行、珠宝店等地采用,也适用于存放重要文件的建筑。(举例子)
2、分析本课的阅读要求。
课件展示:
(1)默读课文,思考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根据阅读要求选择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学习课文。学习时做到“没有动笔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中做批注。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4、反馈与讨论:
点拨:
- 散光:使强光变得柔和。(指名板书:散射光线,降低光的强度,避免强光让人睁不开眼睛)
-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会让人睁不开眼睛。”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假设)(作比较)
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强调以下几点:
1、围绕课文提出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2、通过学生的板书和汇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灰尘的特点,并细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结合课件展示,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4、课后拓展有效,帮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补充练习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旨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使教材不再仅限于课堂,而是成为通向更广阔知识世界的桥梁。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
通过灰尘案例,初步了解事物的两面*,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学习的好习惯,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为开展法庭模拟做好准备。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师:(板书:灰尘)看到这两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师创设情境:(作倾听状)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我听到了,呜……有人在哭,边哭还在边诉说呢。“我是小小的灰尘,今天,有人把我告上了法庭,说我脏,还说我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自然法庭判我有罪,要把我驱逐出地球大气层,三十分钟之后宣判。呜……我可不想离开呀,有谁能帮帮我呀?我该怎么办呀?呜……” (停顿一下,面向学生)孩子们,你们觉得灰尘应该被驱逐出地球大气层吗?为什么?
预设:有两种观点:
支持驱逐:认为灰尘对环境和健康有害。
反对驱逐:认为灰尘在自然界中也有其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模拟一个法庭,再次审理灰尘一案。愿意当原告及其律师的请到左边来,愿意当被告或是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请到右边去。剩下的同学当陪审员,我来当这个法官怎么样。不过要扮演好这些角*可不容易,你们说话得有理有据,得把我——自然法庭的大法官,说得心服口服才行。建议你们先打开书,看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依据,作好开庭前的准备。
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灰尘有哪些特点、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能否成为我们说服法官的理由。用笔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勾下来,准备发言。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发言。
学生先自读课文,勾画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发言内容,准备开庭。
三、现场开庭
首先由原告方陈述理由
预设:被告灰尘罪大恶极:
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灰尘危害家电的安全。(学生可结合收集的资料更详细地说明)
被告方进行辩护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辩护,师对课文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解释。
预设的点拨之处:
第3自然段:“庞然大物”是拿什么作比较?这里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点。
第4自然段:灰尘能散射光线,使光线柔和。(补充:假如没有灰尘,太阳光直接能照射的地方非常亮,使人无法睁开眼睛,而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如我们现在的教室将是一片黑暗。)
出示最后一句,读一遍,这里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试着用“假如……将会……”说句子。
第5自然段讲灰尘使天空呈现不同的颜*,使大自然不再单调。
第6自然段:灰尘具有吸湿*能。能形成小水滴。这一自然段同样采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假设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
小结:说了这么多,灰尘重要吗,请说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灰尘的重要*。“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齐读这一句,标注:全文的中心句。
陪审员们进行商议,并把最终的商议结果及依据上报给法官。
法官宣判: 灰尘危害人类健康,损害家用电器,但同时它又能散射光线,有吸湿*,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它。因此我宣判:灰尘有罪,但允许其在大气层中进行监外执行。
四、升华理解
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生活中还有像灰尘这样具有两面*的事物吗,举例说说。
结:今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也同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以后我们应该多看这些科学方面的书。
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知识大王》、《恐
上一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下一篇:《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