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优秀3篇)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数字3、4和5,并能理解它们代表的数量。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手指表示这些数字,并且学会正确书写3、4和5这几个数字。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正确书写数字3、4和5,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可能需要额外的练习和指导来掌握这些数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教学,我们准备了课件、贴纸、数字卡片(包括3、4和5)、以及足够数量的可数物件。
教学时间安排: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学习3到5的认知和理解约20分钟,学习书写3、4和5约15分钟,以及5分钟的互动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1和2。
让学生用点点方式表示数字1和2。
让学生用物体展示数字1和2。
教唱数字歌儿。
让学生书写数字1和2。
二、新授阶段:
引入数字3:展示数字图片或课件上的数字3,让学生数小鸭子的数量,并用不同方式表示3(点点、手指、物体等)。比较数字3与“耳朵听声音”的形象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3的概念。
引入数字4:展示数字图片或课件上的数字4,让学生数耳朵的数量,并进行点点和物体的表示。比较数字4与“红旗迎风飘”的形象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字4,并进行相关物体的计数。
引入数字5:通过展示数字图片或课件上的数字5,让学生用点点方式表示数字5。解释如何正确书写数字5,并将其比作“称钩来买菜”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5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阶段:
让学生用手指、点点和物体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数字。
让学生跟读数字。
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数字3、4和5。
四、作业安排: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别书写3、4和5各8排,以加强对这些数字的记忆和书写技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字3和5的书写仍然存在困难,部分学生习惯于使用之前的手势来表示数字5。虽然这种方式并不完全不可行,但为了日后更便于进行手指计算,我们要求学生使用大拇指来表示数字5。
学前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并掌握序数第一至第五,同时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活动准备:
学具:门牌卡、数字卡片、小旗人手一套。
教具:大记录卡、大数卡一套;电脑、投影仪、投影幕。
活动流程与过程:
一、找房子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帮助森林小区的小动物们搬家,他们住在五座不同颜*的小房子里。这些房子分别是什么颜*?(红、蓝、紫、绿、黄)总共有几座房子?(5座)我们可以从左往右数数看。
师:红*的房子在第几座?
幼儿回答:第1座。
师:用数字几来表示红房子在第一座?
幼儿:数字1。
师:那绿房子在第几座?(第4座)用数字几来表示?(4)
师:蓝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用数字几来表示?(2)
师:黄房子在第几座?(第5座)用数字几来表示?(5)
二、举小旗
师:看,小动物们都出来迎接我们了!它们是谁呀?(小鸡、小狗、小鸭、小猫、小兔)一共有几只?(5只)
师:我们要帮小动物们排队搬家,先找一找小鸡排在第几个?(第3个)用数字几来表示?(3)
师:现在大家举起写有数字3的小旗!看,小鸡正在跳舞呢,你们真棒!
师:小狗排在第几个?(第5个)快举起你的小旗!
师:小猫排在第几个?(第1个)应该举第几面小旗?
师:小鸭排在第几个?(第4个)举第几面小旗?
三、动物的家
师:现在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这些小动物们住在新楼房里,我们要用“第几层第几间”的方式来表达它们的住处。
幼儿回答:鸭子、松鼠、蝴蝶、鸽子、刺猬、老鼠。
师:现在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制作门牌卡,但是它们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我们一起来数数这幢楼房有几层楼?(四层楼)你是从下往上数的吗?
师:第一层住的是谁?(小鸭)小鸭住在最底下,所以是第一层!用数字几来表示?(1)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门牌记录卡,请把小鸭住在第一层的记录写上去。
师:第一层还住了谁?(小蝴蝶)
师:在小蝴蝶旁边的格子里也记上数字1。大家都做好了吗?
师:松鼠、鸽子、刺猬、老鼠住在哪层?请数一数并用数字卡片记录下来。
师:小松鼠住在第几层?(第二层)用数字几表示?
师:第三层住了哪些动物?(小刺猬、小老鼠)你们在它们的旁边写下数字3吗?(数字3)
师:还有小鸽子呢?它住在第几层?(第四层)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4)
师:小朋友们都做得很棒!现在我们还要数数每一层有几间屋子。每层都有六间,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小鸭住在第几间?(第1间)
幼儿回答:第1间。
师:从左往右数,小鸭住在第一间,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幼儿:数字1。
师:蝴蝶住在第几间?(第5间)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5)
师:鸽子、刺猬、老鼠都住在哪一间呢?请你们找出来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幼儿尝试记录。
师:小朋友们动手做得真好!
这个活动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际*作,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序数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案3
认识数字1和2
学习目标:
理解数字1和2所代表的意义;认读和书写数字1和2。
学习重点:
区分数字1和2;理解2大于1,1小于2的关系。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引导观察图片,认识数字1
自备图片,观察其中的物品,如苹果1个、梨2个,每种东西的数量。
辨认图片中物品的名称。
在教室内找出数量为2的物品有哪些。
使用书本上的图画,指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并将它们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练习书写数字1和2。
巩固练习:朗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交流加深对数字1的理解
讨论图片中每种物品的数量,例如“苹果1个,梨2个”。
比较数量,询问哪种物品更多或更少。
提出问题,例如“2比1多几个?”“1比2少几个?”
引入符号表示法,介绍“2>1”和“1<2”的意义。
认识数字3和4
学习目标:
理解数字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读、写数字3和4。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数字3和4
引导幼儿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的数量,并进行交流和展示。
小组合作,计算“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并讨论结果。
活动二:游戏
根据教师的拍手次数摆放小棒(教师巡视其他小组)。
比较“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并让幼儿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
教师板书数字3和4,幼儿进行读、记、书写练习。
完成第2页上的作业。
在教室里找出对应的数量为3和4的物品。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目标: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在多种图形中辨认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重点:
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圆形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描述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以及它们像什么。
进行手势游戏,比较大圆形和小圆形。
通过儿歌加深理解:“大大的圆形像盘子,小小的圆形像口杯。”
活动二: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询问幼儿这个图形与之前认识的圆形有何不同。
小组讨论椭圆形的特征,并比较两种图形在哪些方面不同。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
通过涂*和连线,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会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
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圆形和椭圆形
复习之前学过的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出示图形,比较和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并领读它们的名称。
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数和角数,并展示和交流结果。
游戏:让幼儿找出教室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比较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作业练习:用红*涂出正方形,用绿*涂出长方形。
认识数字5
活动目标:
通过绘画和*作感知数字5,并能正确书写它。
活动重点:
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经历数数
复习数字3和4的概念,“3是2再加1”,“4是3再加1”。
幼儿*作,探索如何将4变成5的方法。
认识数字5,并进行分组*作和交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