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通用3篇)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教育孩子在放假期间如何安全地度过,特别是要教育他们远离火源,增强防火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
活动的重点包括教育孩子不玩火、不乱玩烟花爆竹,以及正确使用家里的电器设备,避免因此引发火灾。
活动准备: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准备了一些针对防火安全的教育内容,以及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大家好,明天开始大家可以在家休息啦,开心吗?过年时我们都会在家里欢庆春节,你们喜欢过年吗?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学习如何过一个安全的假期。
二、增强孩子的防火安全意识
烟花爆竹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吗,燃放烟花爆竹如果不小心会有什么危险?
(2)让幼儿发表意见。
家用电器
(1)教师提问:天气寒冷时,你们会如何取暖?
(2)听取幼儿的回答。(如使用取暖器、暖水袋或烤火)
(3)教师指导:这些设备都需要用电,电源插座是潜在的火灾隐患。我们要注意使用安全,尤其是在使用电器时,要避免插头潮湿或者触碰电源插座。
三、初步了解火灾自救方法
教师:如果不幸发生火灾,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办吗?在家里着火时,我们应该如何安全逃生?
四、结束部分
以上就是本次防火安全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里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时间。
《安全》教案2
当心陌生人:教会孩子居家安全的趣味课堂
活动目标:
1. 建立安全意识: 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不能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守则。
2. 学习安全知识: 通过生动的情境表演和互动讨论,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孩子们初步建立起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前期调研: 了解班级里有哪些幼儿有过独自在家里的经验,为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准备道具: 为情境表演准备相应的服装、道具和场景布置,例如玩具推销商的玩具箱、新老师的文件夹、保育员阿姨的手机等,力求真实还原情景。
活动过程:
一、 情境模拟,引发思考
1. 玩具推销商敲门: 邀请配班老师扮演玩具推销商,带着琳琅满目的新奇玩具敲门,引导孩子们观察玩具,并尝试说服他们开门。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看看他们是否能够抵挡住诱惑,坚持不开门。
2. 幼儿园新老师家访: 邀请大班老师扮演幼儿园的新老师,以家访的名义敲门,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引导孩子们思考:陌生人即使穿着制服,也不能轻易相信。
3. 熟人电话要求开门: 由保育员阿姨打电话给小朋友,自称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或同事,以各种理由要求孩子开门,并提出要带孩子去某个地方。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引导他们思考:即使是父母的熟人,没有父母的允许也不能随便开门和外出。
4. 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以上情境模拟,引导孩子们明白一个重要的安全原则: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绝对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必须耐心等待父母回家,才能开门。
二、 互动讨论,深化理解
1. 设身处地,思考对策: 引导孩子们设想自己一个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的情况,提问:“你会开门吗?为什么?” 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并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习拒绝技巧: 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有人来敲门,你想对来人说什么?” 鼓励孩子们想出礼貌而坚定的拒绝方式,例如:“我爸爸妈妈不在家,请您等一会儿再来”,“我现在不方便开门”。
3. 明确安全界限: 与孩子们讨论“一个人在家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为什么?” 引导孩子们明确安全界限,例如:可以看书、画画、玩玩具,但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物品等,帮助他们建立起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2. 强调居家安全: 再次强调一个人在家里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不乱动家里的电器插座、特别是不能玩火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教案3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地震演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地震中的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初步体验到生命保护的情感。
提高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的能力,增强地震防范意识。
培养幼儿的动脑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活动地点:
____幼儿园
参与人员:
教师:小班教师、幼儿园安全员
幼儿:小班幼儿
家长:部分祖辈家长
其他:无
活动准备:
各班幼儿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通过观察地震前物象的变化和地震带来的灾害,帮助幼儿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对幼儿进行一次针对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观看逃生录像
通过录像,启发幼儿讨论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发生了地震?”
(如:灯在摇晃、人物站不稳、地面震动等)
“地震后,哥哥和弟弟是如何逃生的?”
(如:不乘电梯、不躲在建筑物下、要尽快前往空旷地方)
“地震时有哪些是危险的,我们不可以做的事情?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二、地震演习
向幼儿提问:“如果发生地震了,你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
开始地震演习:
当听到“地震啦”的消息时,幼儿要迅速找到又快又安全的逃生路径,尽可能使用枕头、小被子等物品保护头部,按秩序快速逃到*场上。
幼儿按顺序排队,迅速、有序地走出教室,进入楼道时避免慌乱和拥挤,沿着楼道走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确保安全。
三、小结
“从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地震的残酷和无情,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些教训,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虽然地震可能带来麻烦,但只要我们做好防范和逃生准备,就能够有效避免危险和伤害。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应急反应能力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在面对其他灾害时也能保持冷静,学会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