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菜园》公开课教案设计(精选3篇)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的意义。
学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文本情感。
感受并学习父亲坚定不移和勤劳的品格。
重难点:通过描写父亲的言行,深刻体会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课前准备:首先,让我们观看两组图片(每组三幅),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这些画面。
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
一、导入
我们很难想象将一片贫瘠的黄土变成一片“碧绿的菜园”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这位普通的农民却做到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伟大的父亲。
板书:父亲的菜园
1、整体预览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课程的学习目标。
2、出示学习目标
3、默读课文,根据预习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
4、认识新字词。
舒畅 诧异 坚毅 平缓 狰狞 箢箕 可怖 伺候 莴笋 气馁 边缘 锄头 贫瘠 铁锨 榨干 诱人 似信非信 疑惑不解 指名读——齐读——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二、深入阅读
1、指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描写:
“在父亲精心的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A、你读得非常正确、流畅。
B、你已经在试图用情感朗读关键词语了。
C、你读得这么好,有什么窍门和方法吗?请告诉大家。
板书:(出示卡片)贫瘠 碧绿
2、指导学生情感朗读课文,体验父亲的伟大。
交流:
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自学情况?
这是一个指导朗读的片段:
“父亲并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然后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
B、烈日炎炎,父亲汗流浃背,但他没有停下来。再读。
C、狂风肆虐,父亲步履蹒跚,但他没有抱怨。再读。
指示:
父亲非常值得我们尊敬,还有什么话语…
3、出示联系,使父亲形象更清晰。
指示:
父亲非常伟大,他不仅留下了一片常绿的菜园,还留下了…
因为父亲的…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珍珠。
指示:
因此,这篇文章的标题将是…
看着这片碧绿的菜园,你想对父亲说什么?
指示:
让我们以对父亲无比尊敬的心情再次读这段话。
三、全面阅读
带着自己的感受,感情丰富地朗读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篇文章,父亲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向前迈进。
《父亲的菜园》教案2
深入解读《父亲的菜园》:一份耕耘,一份爱
这篇教学设计以《父亲的菜园》为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体会文章情感,并学习作者父亲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一、 问题导入,激发共鸣
原设计:
以“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不叫我家的菜园?” 导入,虽然能引发思考,但缺乏情感上的共鸣。
1. 创设情境: 可以播放一段田园风光或辛苦耕作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菜园的氛围,并提问:“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想起了谁?” 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和生活。
2. 图片对比: 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荒芜的山坡,一幅是绿意盎然的菜园,并提问:“是什么让荒坡变成了菜园?这其中包含了谁的汗水和付出?” 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学生对“父亲的菜园”的深层思考。
二、 文本细读,层层深入
原设计:
教学设计中对文本的解读较为直白,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空间。
1. 关键词句品析: 例如,对于“我憋着尿为土地施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憋着尿”说明了什么? (父亲对菜园的珍视,对肥料的渴望)
为什么不用其他肥料?(当时条件的艰苦,父亲的爱园心切)
从中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执着、对土地的爱)
2. 对比阅读: 可以选取其他描写父亲、歌颂父爱的文章片段进行对比阅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心的《纸船》等,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父爱的表达方式。
3. 角*扮演: 让学生分角*朗读文中父亲与“我”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例如,父亲说“明年就好了”时的语气是怎样的?“我”听了是什么感受?
三、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原设计:
在“学后小结”部分,仅让学生谈感受,缺乏深度思考和实际应用。
1. 主题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
“父亲的菜园”仅仅是一块菜地吗?它还象征着什么?(父亲的爱,顽强的毅力,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从父亲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宝贵的品质?
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2. 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种植蔬菜或花卉,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采访自己的父亲或其他长辈,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和付出。
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四、 板书设计,清晰直观
原设计: 板书设计较为简单,可以更加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记忆。
1. 加入图片元素: 可以用简笔画或图片的形式,展现荒凉的山坡、绿*的菜园以及辛勤劳作的父亲形象。
2. 运用关键词汇: 用“汗水”、“毅力”、“爱”等关键词汇串联起整个故事,突出文章主题。
3. 层次分明: 将板书内容分为“荒凉的山坡 - 父亲的努力 - 丰收的菜园”三个部分,清晰地展现文章脉络。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3
父亲的菜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感悟的过程,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父亲为菜园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是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为这块地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父亲两次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以及父亲坚毅、勤劳、有远见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读懂一些内容,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 多媒体展示: 播放一段展现美丽菜园、丰收景象的视频,配以轻快的音乐。
2. 教师引导:
同学们,欣赏了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园,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供应着我们新鲜的蔬菜。 (板书:蔬菜)
想必很多同学家里也有菜园吧,谁来说说你家的菜园是什么样的?
3.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菜园”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菜园》。 (板书:父亲的菜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 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 请同学们认读生字词,互相纠正读音。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抓住重点,精读探究(20分钟)
1. 聚焦“变化”,引发思考: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找到描写父亲的菜园样子的句子, 并用“——”划出来。
(学生汇报)
(板书:贫瘠)“我家后面有一块空地,杂草丛生,坑坑洼洼。……”
(板书:碧绿的翡翠)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2. 合作探究,感悟变化:
父亲的菜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让它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1) 父亲为菜园做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为菜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3)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当然会,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的”,你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话?
3. 汇报交流,深化理解: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点拨)
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父亲始终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最终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我们不能光顾眼前,……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这句话体现了父亲的远见和智慧, 他懂得为了长远的利益, 要舍弃眼前的利益。
“当然会,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我”说的, 更是父亲对自己说的, 他坚信,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1. 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的菜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要热爱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要有远见, 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要肯付出, 就一定会有收获。
2.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劳动”的名言警句。
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明白文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而不叫我家的菜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5分钟)
1. 游戏巩固生字: (开火车读词语、 生字卡片认读等形式)
2. 回顾课文内容: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二、品读题目,体会深意(10分钟)
1. 质疑探究:
同学们, 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菜园”, 可不可以改成“我家的菜园”呢?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点拨引导:
“我家的菜园”只是单纯的指菜园的所有权,而“父亲的菜园”则更强调了父亲在这片菜园中倾注的心血和汗水,以及“我”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 情感升华:
(多媒体展示: 播放关于父亲辛勤劳作的图片或视频)
看着这些画面,
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
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
三、体会写法,学习表达(15分钟)
1. 回顾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是怎样把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写具体的?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2. 重点段落赏析:
(出示句子) “每天天*未明,父亲就扛着锄头、铁锹……直到傍晚,才扛着满含汗水的锄头、铁锹回家。”
(引导学生从动词、修辞手法等方面体会句子表达的深刻含义)
(学生模仿造句)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 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5分钟)
1.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 在你的生活中, 你的父母一定也为你做过很多事, 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写下来, 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并表达出你对父母的爱。
2. 写作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3.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自愿分享作品,互相点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 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要热爱劳动, 珍惜父母的付出。
2.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贫瘠 ------->碧绿的翡翠
( 坚持不懈 勤劳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品读感悟等环节,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父亲的优秀品质, 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例如, 在导入环节,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感受菜园的美好,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合作探究, 主动学习。 例如, 在探究父亲为菜园做了哪些事时, 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品读语言, 体会情感。 例如, 在学习父亲说的话时, 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 以及父亲的语气、 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4.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例如, 我设计了“写一写”的环节, 引导学生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去,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 个别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够精准, 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不断反思, 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下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