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优秀2篇)
一、 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 现有的情境创设略显单薄,例如第一课时以“买牛奶”为情境,第三课时以“围棋棋盘”为情境,这些情境虽然与生活相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关联度不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
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例如,可以以“学校组织学生秋游,需要购买多少瓶饮料/多少个面包?”、“班级布置教室,需要买多少米彩带/多少张彩纸?”等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将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然后创设“学校要为每个班买24盒粉笔,一共有12个班,一共要买多少盒粉笔”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从而自然地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二、 丰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问题: 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多种计算方法。 例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先不急于给出标准的竖式计算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例如,拆数、连加、估算等方法,尝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算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哪种方法容易出错?哪种方法更适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算法的适用范围。
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可以使用计数器、小棒、方格图等教具和学具,将抽象的计算过程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 分层设计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问题: 现有的练习题设计相对单一,缺乏层次*,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例如,可以将练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基础题巩固基本计算方法,提高题侧重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题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解决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
注重练习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问题: 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够,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例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及时进行反馈和反思,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的乘法口诀教案2
一、 情境导入更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原设计直接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略显平淡。建议采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导入,例如:
1. 游戏导入: 以“击鼓传花”游戏开始,鼓声停,花落谁家,谁就回答一个与“5”相关的乘法问题,例如“2个5是多少?”、“10是几个5?”,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
2.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5”有关的趣味小故事,例如“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小兔子每次采5个蘑菇,采了3次,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引出“5的乘法口诀”。
3. 实物导入: 展示学生喜欢的玩具或文具,例如5个一组的积木、5支一盒的彩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里有多少个物品?是几个5?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
二、 *作体验更丰富,促进深度理解
原设计虽然安排了摆放圆形卡纸的活动,但*作环节相对单一。建议增加以下*作体验:
1. 动手*作,建立表象: 除了圆形卡纸,还可以使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作方式,直观感受5个5个地增加的过程,建立起“5的乘法”的具体表象。例如:
用小棒摆图形:5根小棒摆一个五边形,摆2个五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3个呢?
用计数器拨数:每次拨5个珠子,拨2次是多少?拨4次呢?
2. 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出1个5、2个5、3个5……,并记录下每次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自主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积的个位数都是5或0,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5。
3. 游戏巩固,应用口诀: 设计一些与“5的乘法口诀”相关的游戏,例如“卡片配对”、“算式接龙”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巩固对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三、 练习形式更多样,提高学习效率
原设计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层次*和趣味*。建议设计以下不同类型的练习:
1. 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判断等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5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例如:
填空:二五( ),( )五二十,五( )三十五。
选择:4个5相加,列式正确的是( )。 A. 4+4+4+4 B. 5×4 C. 4+5
判断:三五十五表示3个5相加是15。( )
2. 拓展练习,灵活运用: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如:
小红每天写5行字,一个星期写多少行字?
一件衣服有5个扣子,4件衣服有多少个扣子?
3. 趣味练习,激发兴趣: 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练习,例如“数学谜语”、“口诀儿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例如:
谜语:一只手,五个指,猜一个数字?(谜底:5)
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快来算一算,一二三四五,一共是五只。
四、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指导,可以通过分解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作练习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拓展学习,例如:探究“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运用口诀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等,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趣味*和生活化,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