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表演教案(优质3篇)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探索。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喜欢特技表演吗?请大家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展示图片:跳伞表演
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1)表演者分为红*队和黄*队; (2)你想到红*队比黄*队多多少人? (3)黄*队比红*队少多少人? (4)红*队和黄*队一共有多少人? (5)你是否想过将来像他们一样学习跳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和整理。
研究11减去几的算式 学生汇报,展示解题策略的多样*。 方法1:展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圆片中去掉7个,结果是4。 方法2:展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逐个减少,从11根中减去7根,剩下4根。 方法3:将11拆成10和1 10-7=3,3+1=4 方法4:将7拆成1和6,逐步减少。 11-1-6=10-6=4 方法5:将7凑成10,先减去再加上。 11-10+3=1+3=4 方法6: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因为4+7=11,所以11-7=4
培养思维的有序*。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三、解决问题。
根据图片列式(展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根据图片列式(展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说说你是如何填式的?你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跳伞表演 11-7=4
跳伞表演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今天动物园有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课 1、观察图中的信息,红伞有14个,黄伞有6个。 2、哪种颜*的伞多?红伞比黄伞多几个?你是如何计算的?可以用数数或者画图的方法。 3、我们用图示法清晰地展示这些信息。用○表示红伞,用△表示黄伞,依次对齐。 ○○○○○○○○○○○○○○ △△△△△△ 解释:要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只需从红伞中减去和黄伞数量相等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即14个减去6个得到8个(个)。 4、黄伞比红伞少几个?同样的方法,这个问题等同于求两数之间的差,也可以用减法计算。 5、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画图后再列式计算,14减去7等于7,并解释各数的含义。 追问:蓝伞比红伞少几个?这等同于求红伞比蓝伞多几个。
三、巩固练习 打开课本第11页,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如何解答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用减法计算,大数减去小数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 △△△△△△ 14—6=8(个)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 △△△△△△△ 14—7=7(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方法,将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其他数字上,如减5、4、3、2等。通过创设动物跳伞表演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画图将具体情境转化为图形比较,再进行抽象,多数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跳跳糖》教案3
会跳舞的跳跳糖:一场充满律动与欢笑的音乐之旅
为了让幼儿在充满活力的音乐体验中,自然地学习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收获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我们设计了“会跳舞的跳跳糖”主题音乐活动。本次活动将跳跳糖这一幼儿熟悉的零食与音乐律动巧妙结合,通过看、尝、听、说、跳等多感官体验,引导幼儿感受跳跳糖的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动作和音乐节奏。
活动目标:
1.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动作和音乐节奏。
2. 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会跳舞的跳跳糖》歌曲磁带。
2. 跳跳糖若干袋。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开启音乐之旅 (2分钟)
伴随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律动,如拍手、跺脚、扭动身体等,帮助幼儿进入音乐氛围,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神奇跳跳糖,开启感官探索 (5分钟)
1. 变魔术,引出主题: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跳跳糖,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多感官,探索跳跳糖: 引导幼儿从视觉、味觉、听觉等方面感受跳跳糖的特点。
看一看: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神奇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呢?” (颜*、形状、大小)
尝一尝: “请你轻轻地把跳跳糖放进嘴巴里,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跳跳糖的味道: 甜甜的、**的等,以及跳跃发出的声音和在口中跳动的感觉)
三、化身跳跳糖,舞动快乐节奏 (15分钟)
1. 欣赏音乐,感受律动: 播放歌曲《会跳舞的跳跳糖》,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节奏和情绪。
2. 自由舞动,展现自我: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表现跳跳糖跳舞的样子。
3. 模仿学习,丰富动作:
教师观察幼儿的自由舞蹈,并选取一些富有创意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如双脚蹦跳、单脚蹦跳、踵趾小跑步等。
引导幼儿模仿学习这些动作,并鼓励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跳跃动作。
提醒幼儿注意动作的节奏*,尽量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并尝试用轻盈、欢快的动作表现跳跳糖轻盈跳跃的特点。
4. 高低变化,探索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高度的跳跃动作表现跳跳糖跳舞的节奏变化。
例如,可以用高跳表现跳跳糖在口中跳跃的欢快,用低跳表现跳跳糖逐渐融化的过程。
四、创编动作,演绎跳跳糖 (8分钟)
1. 启发思考,加入手部动作: 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加入手部动作,使跳跳糖的舞蹈更加生动形象。
2. 融化动作,展现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跳跳糖在口中融化的过程,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例如,可以慢慢蹲下,身体蜷缩,表现跳跳糖逐渐变小的状态。
五、巨人大嘴巴,游戏互动体验 (8分钟)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和幼儿围成圆圈,扮演“巨人大嘴巴”,并引导幼儿想象跳跳糖跳进巨人嘴巴的场景。
2. 游戏互动,体验快乐:
教师说:“点点糖,点点糖,点到谁,谁是糖,一个糖,两个糖……” 点到幼儿,幼儿就变成跳跳糖。
六、放松活动,结束音乐旅程 (2分钟)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轻轻拍打身体等,帮助幼儿放松身心,结束本次愉快的音乐之旅。
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会跳舞的跳跳糖”。
活动反思:
本次“会跳舞的跳跳糖”主题音乐活动,通过将跳跳糖这一幼儿熟悉的元素与音乐律动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习得了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节奏和情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在快乐体验中获得发展。
上一篇:跳伞表演教案
下一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