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教学学期工作计划(专业3篇)

| 第一文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学常规的全程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贯彻“*课堂”理念,加强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效益的提升。

精选小学教学学期工作计划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 加强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检查

(1)持续加大教师备课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每位教师需在充分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备课,确保每节课有针对*和高效*。课后要进行及时反思,重点评估教学效果与质量,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2)优化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确保作业量适宜,难度适中,倡导分层次布置作业。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和规范,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定期检查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

2. 学籍管理工作

开学初,精确核对新生入学情况和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学生转入、转出手续,做好外地就读学生的学籍管理,确保我校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

3. 教学阶段*检测工作

为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每月组织年级进行阶段*检测。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及时分析和反思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务处将对薄弱年级进行针对*指导。

学期初,每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培优补差”计划,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帮扶。教务处将组织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竞赛活动,并对辅导成绩突出或有明显进步的教师进行考核奖励。加强特长生的培养,积极组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5. 地方和校本课程

(二)加强校本教研实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1.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升教研能力

鼓励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教育政策法规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适应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每位教师需提交学习笔记,鼓励教师从实践中反思问题,提出疑惑,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与探讨。

2. 深化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

精选学期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着区教育局工作要点及十二小教学工作规划,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推动学校规范化管理和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加强教学质量*,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行为。

1. 完善并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备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听评课制度等,规范日常教学行为,确保每节常规课的教学质量。

2.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定期参与教研活动,直接指导课堂教学。

3. 强化层级管理,明确教研组长的责任与任务,确保教研活动围绕教材、教学方法、学法及教学思路展开。各教研组需定期组织集体讨论,并明确活动主题与中心发言人,同时加强教研组长的听课与教学质量*。

4. 严格执行听评课制度,确保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20节。

5.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支持,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每月组织一节研讨课,教研组对其教学全过程进行*和指导。

(二)加强专题研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教学效果。

2. 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究,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反思与合作交流,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转化。各教研组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明确专题,定期组织学术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思考与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3. 确保新课程计划的顺利执行,尽量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要注重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建设,确保全面落实课程内容。

(三)坚持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 坚持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会,促进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与反思,提高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能力,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常态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形成*评价等内容,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4. 定期开展教研组教学研讨,围绕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5. 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实施全员听课制度,特别是对重点学科进行跟踪听课,及时反馈听课评价,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6. 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确保每次活动针对*强,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制定有效的知识点*策略,做到心中有数。

7. 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开展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的合格率。

8. 积极开展特*教学,将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与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四)做好学籍教务管理工作。

1. 假期安排课程表,确保日常排课、调课工作有序进行。

2. 完成一年级新生学籍的注册与建立,确保学籍管理系统准确无误。

3. 做好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的相关安排与组织工作。

4. 完成各项资料的汇总、整理,并及时存档,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制定各项工作计划(教研组、学科教学)。

2. 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作业批改、业务学习)。

3. 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

4. 组织各年级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提升教学理论水平。

5. 开展学校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6. 组织参与全区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比赛活动。

十月份:

1. 安排十一假期工作与课程。

2. 举办学校公开课活动,展示教师教学水平。

3. 完成小学生学籍的注册与管理工作。

4. 为学校各类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十一月份:

1. 组织期中考试并召开期中考试分析会。

2. 检查学生作业情况,确保作业批改及时到位。

3. 完成学生体能测试数据采集与上传工作。

十二月份:

1. 制定期末复习计划,确保复习工作有序进行。

一月份:

1. 进行期末考试及成绩统计,组织试卷分析。

3. 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教学成果与不足。

4. 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

5. 完成教学常规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

精选小学教学计划集锦3

教科书设有四次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多个角度提升交际能力,培养初步的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学习在交际中尊重他人并遵守规则。

教科书的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此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师生共同开发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量,体验主动阅读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够准确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利用汉语拼音进行识字、正音和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喜爱学习汉字,主动识字和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300个,能书写其中的100个。

掌握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书写字形正确、端正、整洁。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正确。

学会*识字,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