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的教学计划(优质3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进而理解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教学要求
1. 演示实验必须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师应通过演示方法向全体学生展示实验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并验证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际*作体验。
2. 学生分组实验也要全面涵盖大纲要求的所有实验内容。对于分组实验,若能及时观察到实验结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确保学生能够规范*作、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同时,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进度计划,明确各实验的日期、班级、课次及名称,按照计划安排实验。
2. 任课教师须提前将实验通知单提交给实验室,并确保实验所需的仪器、*品等准备到位,确保每次实验顺利进行。
五、教学措施
1. 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备课,注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技巧和步骤。
2. 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
3. 对于可以进行的实验,务必亲自*作;对无法进行的实验,通过图片展示和语言描述,尽量还原实验效果。
4.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批改和反馈,特别关注学生的礼仪和规范*作。
六、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 实验时间 | 实验名称 | 课题 | 实验*质 | 材料与用具 |
|----------|-------------------|-------------------------|----------|------------|
| 第一节 |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分组实验 | 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
| 第二节 |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 分组实验 | 干湿土 |
| 第一节 | 练习使用显微镜 | 显微镜使用练习 | 分组实验 | 显微镜、载玻片、动物和植物标本、擦镜纸、纱布 |
| 第二节 | 观察植物细胞 | 观察植物细胞 | 分组实验 | 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片、滴管、纱布、吸水纸、稀碘液、清水 |
| 第三节 |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观察动物细胞 | 分组实验 |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 |
初三生物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生物课程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生物学概念、事实、原理和规律,具备了基本的实验*作技能,培养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然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知识也出现了遗忘现象。因此,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上。
二、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旨在强化学生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在生物学业测评中取得理想成绩。
三、学习内容:
基于人教版七、八年级教材,复习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探究。掌握显微镜*作技能及临时装片制作方法,培养探究能力,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区分变量,解读生物学相关图表,使用合适的图表处理数据,区分事实与观点,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具备初步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理解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认识人体及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了解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中的绿*植物。描述绿*开花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开花和结果过程),说明绿*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描述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其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生物圈中的人。描述人体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列举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说明动物运动依赖的结构,区分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人的生殖和发育:描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举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及发育过程。植物的生殖:说明植物的有*生殖和无*生殖,了解扦插和嫁接的农业应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明染*体、DNA、基因的关系,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举例说明生物*状受基因控制,解释*别决定,认识优生优育,了解生物变异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的多样*。尝试根据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认识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技术。举例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说明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健康的生活。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列举常见传染病,描述人体免疫功能,区分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了解几种“现代文明病”,认识酗酒、吸烟、吸毒的危害,了解基本医*常识,学会一些急救方法。
四、教学进度:
第1周:生物的世界
第2-3周:生物的细胞
第4-7周:生物圈的人
第8-9周: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4周:生物的多样*及其保护
第15-17周: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18周:生物技术
第19周:健康的生活
高一生物教师教学计划3
本学年,我们负责高中一年级九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为顺利实现会考目标,培养具有“四有”素质的学生,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主要措施与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熟悉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注重将难题简化,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教学过程中实施精讲精练,学生的作业将在课堂上完成,确保课堂效果最大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电影、电视、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方面,积极开展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提升学生的实验*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解与思考,强调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观察与实验*作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二、具体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章节课时
1生命物质基础1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4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4
4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细胞1
5细胞结构与功能6
6细胞增殖6
7细胞分化、癌变与衰老3
8生物新陈代谢1
9新陈代谢中的酶4
10新陈代谢中的ATP4
11光合作用8
1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2
13植物的矿质营养2
14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0
15细胞呼吸2
16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
17生命活动的调节1
18植物激素的调节2
19人体与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6
20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
21生物的生殖8
22生物个体发育4
23遗传与变异1
24遗传物质的基础10
25遗传的基本规律7
26*别决定与伴*遗传6
27生物变异2
28人类遗传病与优生2
29生物进化2
30生物与环境1
31生态因素2
32种群与生物群落6
33生态系统2
34人与生物圈1
35生物圈的稳态6
36生物多样*及其保护2
37复习与检测20
说明:
第1-5章为生物学第一册内容,上学期完成。
第6-9章为生物学第二册内容,下学期学习。
课时安排中已包括学生实验课时。
上一篇: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