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集锦(专业3篇)

| 第一文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这一组形声字,帮助学生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特征,理解形旁与字义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能根据字形区分相似字。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集锦

2、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规范书写形近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选词写话”的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句子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4、通过阅读短文《树真好》,引导学生感受树木的好处,激发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与理解能力。

5、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培养他们乐于表现、自信交流的品质,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区分形近字,规范书写;选词写话;开展阅读与语言活动。

[教学难点]

组织并开展“我来露一手”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形近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设备(阅读欣赏范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请大家观察这幅图,图上有什么?

(图中有公鸡在报晓,有花草,有美丽的彩云。)

2、一起读一读这首歌谣。(出示小黑板: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

3、仔细观察歌谣中带点的字,大家发现了什么?

这四个字是形声字,它们形状相近,发音相似,但偏旁不同。

4、你能根据这些字的偏旁,说一说字的意思吗?

5、小结:这些字都是形声字,通过字的偏旁我们可以知道字的意思,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区分相似的字,记住它们。

二、写字练习

1、认读今天要写的六个字:晓、浇、卷、巷、旧、归

2、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特点。

3、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时的运笔方法与笔顺规则。

5、学生进行描红,特别注意“晓”和“浇”字的右侧笔画不要多写,“卷”和“巷”的字形有区别,注意“卷”字的下面部分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巷”字是三笔,先横折,再横,再竖弯钩。

6、学生书写每个字两遍,并进行同桌互评。

三、选词写话

1、你们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把积木搭成房子是不是很有趣?今天,我们也来玩“词语积木”,搭建“句子房”!

2、来看一看哪些词语积木可以用来搭建我们的句子:芳香、向往、坚定、迎接、非常、敬佩

3、你准备使用哪些词语来写句子呢?

4、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说出自己选用的词语。

5、学生写句子,写完后在全班分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在黑板上画几棵树: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大家都喜欢树,树的好处真多!今天我们来读一篇美丽的短文《树真好》。

二、阅读欣赏

1、先听录音范读短文,仔细听清楚字音,并思考文中提到的树的好处。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3、快速默读短文,标出自然段。文中有9个自然段,9位同学轮流“开火车”读,集体纠正发音。

4、认读重点词汇:筑巢、勤施肥

5、再读短文,思考树的好处有哪些。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

三、语文生活

1、过渡: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非常棒,他们展现了朗读特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书法,还有的喜欢绘画或模仿……你们想展示自己的特长吗?

2、展示特长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朗诵、书法、绘画,也可以是模仿表演、唱歌、跳舞等等。

3、观察图上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长?

(指名学生说一说图意,师生一起讨论。)

4、同学们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你可以展示给大家看,也可以边介绍边表演。

5、小记者采访环节:你想知道同学们的爱好和特长吗?让我们互相采访吧!

6、示范采访,强调提问时态度要礼貌,声音要清晰,问题要明确,回答要具体。

7、学生分小组进行采访交流,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8、请大家把刚才采访的内容写下来,写清楚每个同学的爱好与特长。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学生完成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0、学生互读写作,互帮互学,最后教师点评。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设计说明

在数学教学中,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个核心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在连减计算中可以采用的多种简便方法。具体来说,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或者通过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亦或者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等方法。这些方法将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以下是详细的教学步骤和设计:

情境导入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帮助学生建立实际问题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简便计算方法的必要*和实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自然地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计算方法。

自主探索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各种解决方法,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和创造*,让他们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不同的计算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各种解题方法,并从中领会每种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从而培养选择合适算法的能力。

多样练习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可以在不同题型的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要注重设计学生常犯错误的题目,以加深他们对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并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相关的情境图和计算步骤。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课堂上更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1. 游戏激趣

首先,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计算一些连减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几个计算题:

345 - 168 - 32

576 - 52 - 276

763 - 528 - 72

944 - 268 - 344

学生和教师通过竞赛的方式解决这些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快速又准确的计算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能够做到又对又快?”以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测可能的计算方法。

2. 引入新课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计算中做到又对又快,指出除了仔细审题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向学生介绍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兴趣。

3. 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知识。例如,讲述一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的故事。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获取数学信息,例如李叔叔昨天看了第66页,今天看了34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这本书总共有234页,那么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有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例4

教师展示例4,要求学生帮助李叔叔解决计算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下是三种预设的算法:

算法一:从总页数中先减去李叔叔昨天看过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过的34页,最后得到剩余的页数。计算过程如下:234 - 66 - 34 = 168 - 34 = 134(页)。

算法二:先求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中减去这些页数。计算过程如下:234 - (66 + 34) = 234 - 100 = 134(页)。

算法三:从总页数中先减去今天看过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过的66页,最后得到剩余的页数。计算过程如下:234 - 34 - 66 = 200 - 66 = 134(页)。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方法的计算步骤,解释这些算法的不同之处和优缺点。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看到每种方法都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但步骤和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4) 优化算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种算法最喜欢,并让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这种讨论,学生可以反思每种算法的优点,理解哪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更为简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计算习惯的算法,并讲解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缺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还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这种教学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3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涵盖的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认识三角形的特*,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

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将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解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和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感。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质及四则运算,小数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儿童阶段是空间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几何学习及空间想像力的培养。

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数学基本思维和活动经验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此时需要有目的的启发和引导,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本册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涵盖了数学教学的各个领域,还结合了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和数学史实,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多彩和富有魅力,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欲望。

三、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观察物体(2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质(15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小数的*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3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平均数……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